English

满贤林

1999-06-24 来源:光明日报 ■张 长 我有话说

“满贤林”,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一个好去处。少有人听说过。便是云南人,知道的也少。提起剑川,只知道石宝山。

剑川的朋友谈起这地方,开始听不大清楚名字,也没深究。路上主人介绍,才确切地知道这三个字怎么写。本地也有叫它“买闲林”的,也有叫“蟒蛇林”的,说是雨水天林子里蛇很多,且有大蟒。这后一个名字当然不好,游客一听谁还敢来?“买闲林”倒是实在。“买”来的悠闲,难得。但我看都不如“满贤林”好。剑川古有“文献名邦”之称,“满贤林”听起来和这儿的文化传统般配。历史上文人雅士游过满贤林的确实不少,如李元阳,赵藩。

林在金华山麓。汽车只能开到金华山下,便徒步登山。开始进山的一段路没修好,好像是和几个山寨共用的山道。马蹄踩得坑坑凹凹的,不好走。进入金华山深处,才显出山路的野趣。干净,清爽,一条河急急地往下流,我们缓缓地往上走。水声、树影,不时有“点水雀”从河面上一掠而过。落在湿漉漉的礁石上尾巴还兀自摆动不停。

还有蝴蝶。翩翩起舞于路边野花周围,阳光下,斑斓的翅一闪又过去了。想起“微雨后,薄翅腻烟光”一句,大约写的就是蝴蝶阳光下亮翅的感觉。

山路上只管曲曲弯弯往上冲,人也只顾弯腰低头往上爬,一直伴着我们的那条小河也不知何时丢失了。失去了水的喧腾,更觉燥热。看周围是云南随处可见的山、树、路,心想也不过就是一般的山色而已。远处,也无甚景色。没有个目标,也便觉得没啥奔头,困乏很容易袭来,几次坐在路边擦汗、喘气,主人只说,不远,快到了,只得又鼓起劲来继续攀登。勾着头,喘着气,又爬了好一阵。一抬头,一块石头像扇门把小路“关”上了。很像是“××重地,谢绝参观”的那种大门。看到就让人扫兴。我想,一定是走错路了,要踅回来,跟在后面的主人打手势说叫绕过去,这才注意到石崖下的山路是“C”形,转到岩后面去了。为什么不把这石崖炸掉?爬了一上午的山,什么也没有看到,便到此为止,多泄气。想着这问题,绕过“C”形路,一抬头,不觉惊呼起来。

高与天齐的巨大悬崖上,一片楼台亭阁,一层比一层高,一台比一台巧,层层迭迭,嵌镶在几近垂直的巨大石壁上。石壁铁青,老树苍绿,掩映红墙碧瓦,极高之处则天蓝云白,如此这般在一瞬间全都扑面而来,真个目不暇接,几疑看到了仙山琼楼。或是一幅绝妙的米芾山水,路就在脚下,你会很快进入画中。

一座小亭似懂人心意,静立一侧,让你小憩。进到亭子里,才发现又有一溪流自上而下流过小亭,水声潺然悦耳。人到此,腰直了,话多了,无不议论纷纷,都道“山穷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,实在出人意外。谁也不曾料到一块石头后面竟藏着这么多景色。一个个重又鼓起登山劲头。

很快到了山门。除最下边的稍为平缓外,印象中所有楼台亭阁都一级级往上升,紧贴石壁,险峭灵动。我们一级级往上走,至最高处站在一座殿宇远眺,于两山夹缝中可见剑川平坝田畴万顷,青岚霭然。心胸一荡,真想膈展双翼,乘风归去。止不住深深吸了口气,顿感舒坦至极;我想这些殿宇若有云雾缭绕其间,忽隐忽现,会更有神秘感。

神秘的还有一株树。杉树。高约四五十公尺,从根到梢,笔直如旗杆。奇在根部已被人砍了一半,却不倒,仍是葱郁繁茂。据说“文革”时有人偷砍,砍到一半,突发金石声,斧下火花四溅,此人弃斧而逃,回家不久即一命归阴。如果不到树下亲自过目,真不相信这巨大乔木只靠一半树干支撑着。

一片片书页般的平滑的大石壁也是满贤林一绝。前人在这里刻了些字,不多。剑川有关部门有文化上的远见,打算好好请名家撰文题字,把这里的摩岩石刻继续发展下去。眼下正在雕1400多头形态各异的狮子。远胜苏州的狮子林。

下得峭壁,进一小亭中喝茶小坐,清风徐来,山泉叮咚,又是与高处不同的另一种感受。主人殷殷嘱留字留句,盛情难却,虽不懂律诗,又拙于书法,然此行身心大畅,不吐不快,遂草得一联曰:

登危岩揽胜信可乐也

伴清流品茗不亦快哉

书罢又想起那挡道的巨石。在你失望之余它魔术般给所有的人带来突然的惊喜,真该好好地给它取个名字,刻上去。让游客到此止步:猜猜看后面是什么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